口:133mm;;高度:105mm。這個爐子是由黃銅制成的,是明代隆慶制造的。雙耳、閉嘴、鼓肚、三足,底部有“大明隆慶年號制”。此爐形制規整,保存完好,尤其是隆慶型,是明代青銅爐的標準。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經濟價值。
(2)青銅鐵:明朝時,龍的祖先為許多官員制作官服。因其精湛的剪裁技藝,從壹個三品武官手中奪得了虎頭銅鐵的享用權,成為龍青香祖先用來熨燙衣服的工具之壹,並壹直保存至今。
銅鐵規整玲瓏,虎頭卷雲,造型古樸典雅。手柄上有個孔可以插入木柄,熨鬥中間可以放木炭。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3)青銅尺:清朝時期,達官貴人制作的便服,大量使用了民間難以見到的工藝和材料,如繡金、皇室無縫剪裁、織錦等。他們中的許多人使用柔軟光滑的蠟質面料,龍青香的祖先使用青銅尺來測量,以便在切割面料的過程中不偏離位置。
(4)尺子是清代制作衣服的工具,尺寸較窄,不同於普通尺子,造型精美,對實用器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5)牌匾:清乾隆年間,袁氏第九代傳人袁世傑繼承祖業,在北京重新創辦“袁衣坊”。他堅持祖訓,品質優良,不斷創新,其沿襲祖輩皇家工藝,融入滿族傳統服飾風格的獨特服裝技藝,受到王公貴族的推崇,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賞賜,於是贈袁壹冊《天慶祥瑞》以示恩寵。
晚年的袁世傑先生特別感激皇帝的恩情。他繼承了祖先對後代的企盼,將袁的服飾精神永遠發揚光大。他決定把祖先的衣服剪成牌匾,改名為“龍青香”。以老榆木單片為底,刻有“龍青香”並繪有金匾,從做工和現狀來看屬於現代老物件,具有壹定的收藏價值。
(6)木尺:民國初年,龍的祖先在歐洲學習西洋服裝技術。國外的朋友送了壹把木尺作為紀念,壹直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