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浙江黨部執行委員徐紹迪甚至借此機會,為通緝的“墮落文人”魯迅向國民黨中央請願。在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魯迅不得不在19年3月獨自離家出走,躲避災難,直到19年4月才回到家中。
之後,柔石、殷夫等革命作家於1931年春被捕,民權保障同盟執行委員楊杏佛於1933年6月遇害,數次嚴重威脅魯迅的生命安全。與此同時,國民黨特務機關加強了對魯迅的監視。
盡管如此,魯迅仍然堅持寫出他對現狀的不滿。
擴展數據:
魯迅的追求
魯迅壹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學運動之初就向封建舊文化宣戰,不斷與壓迫人民的舊思想舊文化作鬥爭。“女師大學生潮”發生後,與迫害學生的軍閥發生爭論。魯迅不畏暴力,寫戰爭,表現了壹個正直書生的精神。
後來在國民黨統治下,大膽揭露其黑暗統治。30年代與* * *生產黨的錯誤左傾文藝路線作鬥爭,後來在黨的領導下與文藝工作者合作建立了無產階級文藝思想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魯迅作為左聯領袖,領導左聯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文藝扼殺無產階級文藝的陰謀。
魯迅是現代中國的國魂,他的精神對他的讀者、研究者乃至中國幾代現代作家和知識分子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魯迅也是20世紀世界文化巨人之壹。
他以獨特的個人風格創造了“中國人要參與現在世界的事業”的文學,“內外兼修,與世界的時代潮流融合,卻沒有扼殺中國的民族性”。
他和同時期世界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壹樣,關註了人類面臨的問題,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
百度百科-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