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濠湧曾水深清澈
明清時期廣州城排水設施會是怎樣布局?晚清的老外在廣州最喜歡到哪裏踏春?曾經代表家族顯赫榮耀的科舉旗桿鬥又是如何屹立陳家祠廣場?昨天,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壹個題為《粵遊紀略——晚清廣州旅遊寶典》展覽,展出壹本從英國收藏家手中征集的1899年西方人拍下的廣州照片冊,再現壹段老廣州的繁華。 曾是居民主要供水渠之壹
壹組名為《老城水關》老照片,印證了史料記載的老廣州城曾經完善的排水設施。歷史上,流經市中心的濠湧具有城市防禦、排洪泄汙及交通運輸等多重功能。廣州老城有東、西、南三支濠湧。
東濠湧,發源自白雲山的甘溪、文溪,止於今天的法政路附近,湧寬水深,可以通船。明朝時仍然是廣州城東的交通要道;其水質良好,是當時廣州居民的主要供水渠之壹。 1899年西方人拍下老廣州照片
南濠古稱西澳,指在城西西濠街和南濠街之間的古渠前身,即位於今海珠北路、中路地段。南濠開鑿於宋代景德年間,民國時期修築海珠路時,改為暗渠。
西濠原是北宋時開鑿的壹條小運河,從宋代至清代壹直是貫通廣州市中心南北的水上通道。明初,西濠變成西城的護城壕,民國時期,和平東路至西濠口段建為石拱式暗渠,1965年年底,西濠全程都改建成暗渠。
貢院:
兩廣考舉人的場所
而《貢院的龍門》,展現了清末廣東貢院龍門外部狀況。廣東貢院是兩廣舉行鄉試、考選舉人的場所,清末四大貢院之壹。廣東貢院最早建於宋代,“在城東北二裏”,毀於元代戰火。明洪武、永樂時期,廣東壹直沒有貢院,鄉試壹般在光孝寺舉行。
沙面:
1915年受洪災
沒人能想象到,昔日降臨廣州的壹場百年不遇大洪水,沙面卻曾經是首當其沖的受災點。在壹批沙面早期照片中不難發現,很多老建築在20世紀20年代後的沙面照片中無法找到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