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Xi的碑林是中國收藏古代碑誌最多的藝術寶庫。始建於北宋,明代被稱為“碑林”。它收藏了65,438+065,438+0,700多塊碑石,現在展出的有65,438+0,000多塊。其中漢代的曹全碑、唐代的顏真卿的多塔、柳公權的玄塔,古今皆知。唐代《開石成經》藏書刻有12種當時知識分子必讀的書籍,如《周易》、《尚書》、《詩經》等。這是壹個大型的石頭圖書館。
山東曲阜孔廟碑林有2000多塊碑石,是漢代碑林收藏最多的壹處。有13座不同朝代修建的石亭,有高有矮,有全尺寸。其中漢代的石城碑、義英碑、禮碑更是舉世聞名的瑰寶。
南門碑林乾隆五十三年文之亂後,清廷深感建城之重要,遂將城隍廟由木柵改為混凝土。整個工程完成於乾隆五十六年,8門,6加廓,6炮,建築高8尺多。52年(公元1963年)城樓毀於壹場風暴,66年(公元1977年)按原貌重建,列為三級古跡。南門雖然沒有防禦功能,但依然呈現出古城門的魅力。這裏被改建成了壹個休閑公園,這裏樹木廣植,風景極佳。南門城右側的南門碑林,陳列清代碑石61塊,為臺灣省數量最多。南門碑林又稱大碑林,陳列著清代遺留下來的665,438+0塊碑石,規模相當大。這個61古碑的歷史淵源大致可以分為六類:學科、建築、建築制圖、捐贈、墓通、公告。如果妳仔細閱讀它的含義,妳也可以了解到當時社會的許多情況,這是非常有趣的。
西昌地震碑林位於西昌南廬山廣福寺,有100多塊石碑。石碑記載了西昌、冕寧、甘洛、寧南歷史上的幾次大地震,詳細記錄了嘉靖15 (1536)、雍正10 (1732)、道光30 (1850)西昌地處安寧河、則木寺河斷裂帶,是西南地震帶之壹。歷史上發生過多次強烈地震。這片碑林為我們研究強震是否在同壹地點重復發生、發生時期和內在規律提供了實物資料。既能與歷史文獻對比,又能補充西昌地震森林(12)圖,在國內真的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