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郵票是1878年清政府發行的大龍郵票。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煙臺和牛莊(營口)等五處設立郵政機構,附屬於海關內,上海海關造冊處當年即以蟠龍為圖案印制了壹套三枚郵票。
郵票圖案正中繪壹條五爪蟠龍,襯以雲彩水浪,郵票的顏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銀兩計算:“壹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五分銀”(桔黃色,寄掛號郵資)。這是中國發行的第壹套郵票,集郵界習慣稱其為“海關大龍”,簡稱“大龍郵票”。
擴展資料
郵票的誕生,是由於郵資的征收對象的改變:降低了郵費,按重量計費,先付郵費。通信因此走入尋常百姓家。郵票是發送者為郵政服務付費的壹種形式。
郵票的雛形最早出現於17世紀中期。165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區開辦郵政的物權賜給維拉葉。維拉葉在巴黎設立了“小郵局”,還在街道設立了郵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遞信件。維拉葉采用壹種名為郵資付訖證的標簽,
出信給用戶。寄信人把郵資付訖證套在或貼在信封上,寫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郵局收取信件以後便把郵資付訖證撕毀,然後把信件投送給收信人。這種郵資付訖證的標簽,可以說是郵票的前身。這種標簽隨用隨撕毀,沒有留傳下來。
百度百科-大龍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