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我國農用拖拉機不到200臺,其他農業機械基本空白。1958年,河南洛陽第壹拖拉機廠用東方紅生產出第壹臺大功率拖拉機。隨後的幾十年,中國60%以上的農機耕地都是東方紅拖拉機完成的。在當時,東方紅拖拉機是現代機械化農業的象征。2005年,中國農機行業進入黃金十年,從規模上看,總產值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2012中國農機行業已經世界第壹。既然是世界第壹,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輸給印度。
但事實上,在非洲市場的競爭中,中國拖拉機確實輸給了印度的馬恒達拖拉機,理由是這款拖拉機無論是質量還是價格都比我們的拖拉機更有優勢。目前,印度拖拉機已經占領了非洲大部分拖拉機市場,在東南亞國家,中國的所有農業機械甚至因為不適應當地自然條件而被退回。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隨著我國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拖拉機的制造門檻越來越低,任何工廠都可以生產拖拉機。
目前我國拖拉機企業有1萬多家,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小型企業,國內市場份額很大壹部分被這些小型拖拉機廠瓜分。同時因為都是小企業,在技術升級方面根本不會。過度的投入也極大地制約了我國農機的轉型升級,粗制濫造的產品越來越多。所以大部分產品都集中在中低端,無法進入高端市場。品牌集中度、知名度、可靠性、效率都比不上國外,甚至各種企業為了競爭會互相廝殺,造成了我國農機的國際競爭力。目前,江蘇大學已率先與洛陽壹拖集團、雷沃重工等19家國家單位建立農業裝備國際合作聯盟,希望借此獲得國際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