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以前,中國飲茶逐漸普及,但比較廣泛。當時的飲茶器具,除了陶瓷之外,大多是竹制和木制的。陸羽在《茶經四儀》中列舉的28種茶具,絕大部分是竹制和木制的。這種茶具來源廣泛,制作簡單,對茶葉無汙染,對人體無害。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茶人的歡迎。但缺點是不能長期使用,不能長期保存,失去文物價值。到了清代,四川才出現了壹種竹制茶具,它不僅是壹種工藝品,而且具有實用價值。主要品種有茶杯、小把手、茶壺、茶盤等,多為成套制作。竹編茶具由內管和外套組成。內管多為陶瓷飲茶器具,外套選用精選的慈竹,經劈、開、揉、勻等多重工序制成發絲般粗細的軟竹絲。經過烘焙、染色,再根據茶具內管的形狀和大小進行編織、鑲嵌,就成了壹套完整的茶具。這種茶具不僅色彩和諧,美觀大方,還能保護內管,減少損傷;同時泡茶後不容易燙手,富有藝術欣賞價值。所以大多數人買竹制茶具,不是為了使用,而是為了展示和收藏。
歷史上,許多農村地區,包括產茶區,都使用竹碗或木碗泡茶。便宜實惠,但現代很少用。至於用木罐、竹罐泡茶,至今仍隨處可見,尤其是黃楊木罐和帶兩個彈簧的竹茶罐作為藝術品,不僅是饋贈親友的珍品,也有壹定的實用價值。
中國歷史上有翡翠、水晶、瑪瑙等材質的茶具,但總的來說,在茶具歷史上只占很次要的地位。因為這些器具制作困難,價格昂貴,所以實用價值不大。它們主要用作裝飾品,以顯示主人的富有。
上一篇:銀河護衛隊有沒有史泰龍下一篇:低度白酒(39度)真的不宜長期存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