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描繪了稀疏的樹木、平緩的土坡、遼闊的遠山和層疊的冷泉;山勢從側面用幹筆摩挲,濃淡重疊的筆墨,使塗山石坡剛柔並濟,簡單又復雜。
樹木用中心的細筆描繪,姿態散漫,樹葉上點綴著松針,樹幹上的疤節用濃墨渲染,四周用淡墨渲染,使得這疏林坡地和遠處的淺水非常有趣。整個筆法散淡,意境蒼涼冷峻,筆幹墨淡,寓意超脫,墨不多卻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倪瓚(1306 ~ 1374),元代“四大家”之壹,江蘇無錫人。
2.西山旅遊地圖
用蒼勁冷峻的筆法勾勒出山的輪廓和石紋的脈絡,濃烈的墨色描繪出秦龍山川的雄渾壯闊之氣。這幅豎幅巨幅作品不僅層次豐富,墨色凝重渾厚,而且極具美感,整個畫面氣勢磅礴,讓人身臨其境。打臉的懸崖占了全圖的三分之二。這是仰望群山,人們擡頭仰望,群山就在他們的頭上。在如此壯麗的大自然面前,人顯得如此渺小。山腳下,有壹條小路,壹群商旅人士慢慢走進人們的視野——給人壹種動感的音樂感。騎兵的鐘聲漸漸進入畫面,山澗和潺潺的溪水相呼應。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太有詩意了!詩意在動靜中慢慢展現,仿佛能聽到馬隊從山麓緩緩而來,然後經過的聲音。
《西遊記》的好處在於靜止的畫面有運動感,而壹幅空間藝術的畫卻有時間藝術感,面對這幅1000多年前古人的畫,我不禁贊嘆畫中的迷人意境。巍峨的山峰,郁郁蔥蔥的樹木,突兀的巨石,描繪出壯麗的自然風光;山路間的小馬幫,再次展現了人類生命的脈搏,自然與世界的生命活動和諧壹致。
《西山行旅圖》是中國北宋畫家範寬的作品,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