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環佩依次是佛尼音布、溥侗、劉世珩的琴。
“九霄環佩”琴繼清末北京著名古琴家葉赫那拉佛尼音布之後,大約在1920年左右被遜清宗室紅豆館主溥侗所得。其後傅侗舉家南遷移居滬上,“九霄環佩”亦隨之南徙,遂成為上海琴壇名器,被收藏家劉世珩所得。
1953年,經鄭振鐸局長提出,國家文物局由劉氏後人手中以重金購得,並轉交故宮博物院。據上海的壹位老壹輩古琴家說:“上海曾有三張音韻至為佳妙的古琴,壹張是王氏家藏的‘鐵雀舞’,壹張是吳氏所藏的‘秋月’,而最好的壹張,就是已在北京的‘九霄環佩’”。
“九霄環佩”之所以始終在琴壇上享有盛名,且飲譽上海,猶為人所稱道,就因為它是非常琴所及的盛唐的雷公琴。
形態:
“九霄環佩”琴形制渾厚,作圓首與內收雙連弧形腰,相傳為“伏羲式”,比明刻本《古琴圖式》多壹內收弧形。琴以梧桐作面,杉木為底,通體髹紫漆,多處跦漆修補,發小蛇腹斷紋,純鹿角灰胎顯現於磨平之斷紋處,鹿角灰胎下用葛布為底。
琴通長124.5厘米,肩寬21厘米,尾寬15.5厘米,厚5.4厘米,底厚1.5厘米。龍均作扁圓形,貼格為壹條桐木薄片接口於右側當中。腹內納音微隆起,當地沼處復凹下呈圓底溝狀,深度約2厘米,寬3厘米,通貫於納音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