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我們的目光不局限於長城,我們會發現,隨著唐朝的滅亡,出現了壹個不同於以往的歷史格局,這就是遼國的建立。
九○七年,唐死的同年,阿寶稱可汗;公元916年,盧野阿保機在長城外稱帝,這在我國歷史上還是第壹次,因為五湖十六國和北朝的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後都稱帝。
對於中華文明圈來說,稱自己為皇帝、國王、可汗的含義是不壹樣的。事實上,當遼宣布自己為塞外皇帝時,他承認自己繼承了唐朝的法律制度。
要知道,當時征戰中原的李克用就是壹個沙陀人,而沙陀人也確實被唐朝封為李姓,而契丹人其實早在就被封為李姓了。比如平定安史之亂的李光弼就是契丹人。
與此同時,有壹個黨項人因平定黃巢之亂而被封為李,後又被封為節度使。
李克用之子李建立了後唐,後來的晉、漢、周、北宋都起源於這個沙陀軍事集團。
宋朝基本結束了中原之亂,但有兩個政權沒有談妥:壹個是契丹的遼國;第二個是黨項人的周霞時代,後來演變成李元昊的西夏。
換句話說,唐朝的核心區域最後被分成三部分,分別被遼、宋、夏占領,還有我們傳統上說的?五代十國?是過渡時期,但五代十國的說法不包括遼和西夏。
遼國的建立和自身的農牧業壹體化?壹國兩制?為中國在元朝完成農牧業統壹奠定了基礎。
所以五代十國時期,我們國家的發展趨勢是多中心的形成,因為宋朝沒有像漢唐那樣形成絕對的中心地位,但是就是這種格局使得?中國?工程範圍進壹步擴大,最終形成了壹個農牧結合的大中國。
如果我們只看到這期間呢?五代十國?這十五個政權是什麽?壹葉不見泰山?,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中國歷史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