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瓷器的特征是以民間傳統日用陶瓷為主,產品包括碗、盆、罐、瓶等壹些實用器皿。其釉色種類除黑、白、棕以外亦有黃釉、花釉、結晶釉、窯變釉等壹些色釉。
五十年代的平定陶瓷沿著前人的成型方法,直接用手捏、塑和結合陶輪手工拉坯成型。這種方法隨著歲月的流逝,壹直延續到現在。
平定窯的產品仍有少量的手工拉坯。大量的產品是現代機械成型方法。是靠模具旋坯和滾壓來成型的,手工拉坯壹直保持,使它充分體現了民間手工藝術的風格,顯示了傳統的藝術特點。
擴展資料
中國瓷器的歷史發展:
中國真正的瓷器出現是在東漢時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區的浙江省開始出現的。浙江紹興上虞縣上浦小仙壇發現東漢晚期瓷窯址和青瓷等。瓷片質地細膩,釉面有光澤,胎釉結合緊密牢固。
東漢之後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581年)?南方青瓷的生產,如浙江越窯等壹直處於領先地位。在紹興、余杭、吳興等地也都設有窯場,形成獨自的窯系。
越窯生產青瓷與黑瓷,到西晉晚期也生產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點彩,以打破青瓷的單色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