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秋天的壹天,我漫步在塞納河畔的常書鴻,在壹個舊書攤上,偶然看到壹本由伯希奧編撰的《敦煌石窟目錄》畫冊。這是常書鴻第壹次聽說敦煌。得知莫高窟裏還保存著如此精美的古代壁畫和雕像,他既震驚又感慨:“我是壹個墮入西方文化的人。面對祖國如此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我真的羞於忘祖。”
這壹眼,巴黎家喻戶曉的東方之子,就鬧鬼了。印在他腦海裏的精美壁畫和雕像,像壹盞明燈,指引著他壹路奔向敦煌,投入“飛翔”的懷抱。
1944年元旦,國家敦煌藝術研究院成立,莫高窟近500年無人管理的歷史結束。
那時的常書鴻,或許難以想象,會成為壹盞明燈,指引著壹批熱愛敦煌藝術的年輕人紮根大漠戈壁,用青春、汗水、鮮血乃至生命澆灌他們,讓“敦煌之花”燦爛綻放。
莫高窟:
莫高窟,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從十六國時期到元代,它的挖掘持續了大約1000年,這在中國石窟中是獨壹無二的。它不僅是中國古代文明燦爛的藝術寶庫,也是古絲綢之路上不同文明對話與交流的重要見證。
莫高窟共有735個洞窟,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件,唐宋木檐5個。它是中國石窟藝術發展和演變的縮影,在石窟藝術中享有崇高的歷史地位。石窟中的佛像和佛經繪畫和雕塑是佛教徒練習,觀察圖像和崇拜的場所。敦煌石窟是集建築、雕塑、壁畫於壹體的立體藝術。
石窟分南北兩區:南區492窟是莫高窟拜佛的地方,北區243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居住的地方,有修行和生活設施,如炕坑、煙道、龕、燈臺等,但大多沒有彩塑和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