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眼玻璃珠1999出土於平涼市,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蜻蜓眼玻璃珠是戰國時期的文物。平涼市出土,此藏品玻璃珠呈藍色半透明,完整珠子的球面上鑲嵌同心圓,形似蜻蜓眼,故國內學術刊物稱之為蜻蜓眼玻璃珠。
蜻蜓之眼是壹種古老飾品的俗稱。蜻蜓的眼睛是玻璃做的,也叫有色玻璃。在後來的發展中,同心圓被嵌入到玻璃珠矩陣中,形成“眼睛”效果的鑲嵌玻璃。推測稱之為蜻蜓眼,是因為長得像蜻蜓眼。
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玻璃眼球大多呈球形,不規則,其中壹個看起來像扁方形或扁鼓形。尺寸比較小,大部分直徑不到兩厘米。壹般在壹至壹點五厘米之間。珠子多為綠色、藍色或黃色,母體半透明。其裝飾紋樣簡單,采用西亞常用的幾何圖案,與同時期中國玉器或金屬器物上的雲紋、龍紋、壁邪等傳統紋樣有較大區別。
蜻蜓眼的裝飾風格獨特,也可以說是偏向西亞風味,主題只有同心圓。同心圓壹般是三層,多的有五六層。它們以平面的方式嵌入,中心點為深藍色,外層為棕白色或藍白色。嵌入的眼睛是壹體的,不凸出,不易脫落。
戰國晚期的蜻蜓人的眼睛不同於春秋晚期或戰國早期的眼睛。它們的體型略大,直徑約2厘米,手工更為精細。顏色上雖然沒有突破,但依然是不透明的白色、藍色、棕色、卡其色。但其裝飾花紋華麗多變,圓形花紋凸起或雕花,造成鼓眼的效果;還有眼睛的白色輪廓與“祈月”形成同心圓,造成斜視,使“眼睛”更加生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