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勛的《袁波帖》於乾隆十壹年(1746)入宮,完成題字後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清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壹起存放在養心殿西暖閣,禦書匾“三希堂”落成。乾隆年間重新裝裱,至今仍保留北宋宣和內府的裝飾形式。乾隆十二年,從內廷遴選出魏晉唐宋元明包括三溪在內的134位原書家,題寫碑文,定名為“三溪堂法貼”。“讀古樓”建於西苑北海,上面的石刻嵌於樓壁,流傳拓片,以示臨池之模。原來的三溪還藏在三溪堂,養心堂。
1911年後,1924年溥儀出宮前,袁波鐵和中秋鐵藏在貴妃景宜居住的壽康宮。溥儀出宮時,景宜貴妃將此帖帶出宮外,後來此帖流散於外,又轉入郭寶昌收藏。1950期間,周恩來總理指示在香港買回袁波領帶和中秋領帶,交給故宮博物院收藏。它已經公開展出,並已影印出版。
《袁波帖》行書第壹行“袁波”二字得名。此帖為王詢《晉代真跡》,故列為鎮之寶。這種書法風格是典型的王的書法風格。它寫於明末的新安吳新宇,後來屬於吳婷。它被鐫刻於帖,並在清朝被納入皇宮。與王羲之的《快雪清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並列為三希堂書法帖,現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