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年輕人是拉動奢侈品消費的主要群體。他們之所以花巨資購買這些奢侈品,是為了追求存在感和生活品質,借此借機擡高自己的地位。因此呈現出與其他發達國家不同的特點,即“先富起來後奢侈”。專家指出,世界上奢侈品消費的平均水平是自己財富的4%左右,而在中國,用40%甚至更多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並不少見,甚至有人寧願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壹個月來買壹個大牌包包來包裝自己。
我曾經見過壹個三十多歲的男人,穿著壹雙進口名牌皮鞋。他指著自己的鞋子自豪地說:“這雙鞋要3000多元,跟別的鞋不壹樣。”我仔細看這雙鞋。除了皮革質量好,我看不出為什麽要賣3000多塊錢,感覺和國內幾百元上千元的皮鞋沒有太大區別。我猜是為了追求那個品牌。
量力而行是理性消費的準則。奢侈品應該是刺激消費的好東西。然而,許多人陷入熱潮的過度消費是沒有意義的。背名牌包,穿名牌衣服,不僅吸引眼球,而且實際作用不大,尤其是對於借錢買奢侈品的年輕人來說,其實是很可悲的。有巨款買這些奢侈品,不如開始更有意義的生活,比如學習技能,學壹技之長,健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