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漆器主要有4個品種,即壹色漆器、螺鈿漆器、戧金漆器和雕漆。其中的雕漆已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較之宋代有了巨大的變化。螺鈿漆器雖發現不多,但其高超的制作工藝已由鑲嵌厚螺鈿發展到鑲嵌五光十色的薄螺鈿,更富於裝飾意趣。
元代的壹色漆器與宋代相比,數量很少。元代壹色漆器的顏色有黑色、紅色、珊瑚紅色、褐色等。器形基本上與宋代漆器相同,只是宋代廣為流行的花瓣形盤、碗到元代則基本不見了,代之以圓盤、圓碗。元代的壹色漆器漆質光亮,器形端莊,風格質樸。
螺鈿漆器是元代諸多瑰麗漆工藝中充滿生機的作品。鑲嵌在漆器上的螺鈿有厚與薄之分,因而有“厚螺鈿”與“薄螺鈿”之稱,由此形成了螺鈿漆器的兩大系列。“厚螺鈿”又稱“硬螺鈿”,“薄螺鈿”又稱“軟螺鈿”。
元代以前的器物以鑲嵌厚螺鈿為主,從元代開始,厚、薄螺鈿兼而有之。北京市元大都後英房遺址中發現的嵌螺鈿廣寒宮殘片,是國內所知唯壹的元代嵌螺鈿漆器。
這件廣寒宮圖嵌螺鈿黑漆盤殘片,徑約37厘米,呈不規則半圓形,木胎,用薄螺鈿嵌出兩層三間重檐歇山頂樓閣。因碎片中有“廣”字痕跡,與景物印證,定名“廣寒宮圖”。
閣後植樹,葉似梧桐、丹桂。雲氣自下騰空而上。不同物象,采用《髹飾錄》所謂“分裁殼色,隨彩而施綴”的做法。
元代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