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六鎮起義是指鄭光五年,北魏六鎮駐軍士兵向其他民族人民發動的起義。
北魏遷都洛陽,六鎮鮮卑族的貴族和士兵待遇不如洛陽的鮮卑族,進而發動了反對漢族的大起義。北魏孝明年間,官官相護,百姓勾結,貴族奢靡,高官殘暴不知收斂,賦稅、徭役、兵役繁重,普通百姓或逃亡或依附權貴。
但長期鎮守北方六鎮的士兵待遇也受到嚴重剝削,引起士兵不滿。於是,鄭光四年,六鎮起義爆發,隨後關隴、河北相繼起義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邊境貴族趁機招兵買馬。
北魏六鎮,當時朝廷不在這裏設郡,設鎮領民,這裏的人叫鎮民,這裏的鎮民主要是鮮卑拓跋人,當時社會地位比較高。隨著北魏疆域的逐漸擴大,朝廷強迫漢族、其他民族的首領和部落首領向邊境遷徙。
自從文成帝繼承王位後,囚犯經常被指派守衛邊境。從那以後,鎮民的地位越來越低。後來孝文帝遷都洛陽,政治經濟中心向南方轉移,北鎮不再有如此重要的軍事地位。
進入中原的貴族很快漢化、封建化,但北鎮的鎮民仍然保持著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從此,鎮民們被稱為“胡夫”,他們開始隸屬於軍政府。他們只能世代當兵,不能移居外地。柳鎮鮮卑人的待遇不如洛陽鮮卑人,最終發動了北魏六鎮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