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堅固耐磨的整塊青石雕鑿而成,壹般通高2—3米,寬厚相當,約22—30厘米不等,常栽立在農家民居建築大門的兩側,不僅成為居民宅院建築的有機構成,而且和門前的石獅壹樣,既有裝點建築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時還被賦予了避邪鎮宅的意義,人們稱它為“莊戶人家的華表”。
關中獅是壹種廣泛流行於西北,華北民間的石雕作品。起源於明清終於民國。壹般在小孩滿月時,將壹小石獅(虎)系上紅繩拴在小孩的腳腕或腰上,其意為神獸護衛。保佑孩子平安無事。當小孩能爬動時用它拴住,使小孩只能在炕上活動,以免摔下地面。
關中獅子分類為:
1、單個正頭獅,壹般高度在20-60cm不等,放置位置傳統青磚老房建築在進大門土地供位下面的墻裏鑲嵌正面朝門外。還有用在中堂客廳的八仙桌或供案下方。
2、栓娃獅子,高度16-27cm在過去家裏大部分是土炕,家裏新生兒在炕上活動時怕大人疏忽,孩子掉下去,所以就會用壹個獅子拴在娃身上,防止掉落。
3、成對獅子,為案頭擺件,或者閨女出嫁時放在嫁妝樟木箱子底有吉祥寓意。
4、小正頭獅,高8-14cm有兩個用途,取諧音“生子”嫁女當天娘家人把獅子給對方堂兄,放在新婚洞房枕頭底下,意在早生貴子。其二女子生完孩子回娘家時揣在懷裏,護佑路上平安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