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有瑕斑,雕母是真鳳。
兩只鳳凰相對而立,眼、口、羽上刻有淺浮雕或陰線,口中有麥穗,底部有枝葉。
鳳凰優雅高貴,涉及很多傳說,在人們心目中成為吉祥幸福的化身。谷穗中含有豐富的谷粒,可見此器的獨創性。
古代文人常把小玉器、青銅器放在桌上欣賞,因為它們都有壹定的重量,所以人們會同時用它們來壓紙或書,久而久之就發展成了壹種文具——鎮紙。
古代的鎮紙多采用兔、馬、羊、鹿、蟾蜍等動物的立體造型,面積小,重量大,材質有玉、陶瓷、銅、水晶等。
明清時期,著名書畫家輩出,大大促進了文具的使用。鎮紙的材料和形狀也發生了變化。除了繼續使用銅和玉外,還增加了石頭、紫檀、烏木等。大多數是長方形的。由於這個原因,鎮紙通常被稱為重量秤和壓力秤。
玉溫潤,流行用玉做鎮紙。文獻記載的鎮紙有“玉兔、玉牛、玉馬、玉鹿、玉羊、玉蟾”,其背斑如潑墨,色如龜甲,無黃暈,恰似蛙背,腹為純白,制古雅活潑。
目前看到的明清時期的東西大多是尺形的。比如白玉上雕刻的鎮紙是明代器物,雕刻精美,圖案清晰。
玉奎文鎮紙是清代的器物,材質規整。鎮紙上刻著兩條龍,面對面。
與明代同類器物相比,雕刻精美,花紋大方。
鎮紙背面刻有詩詞,是清代玉石鎮紙中的精品。
在清代,鎮紙還包括象牙和木材。
如櫸木雕“瀟湘神”鎮紙、牙雕鎮紙等。
自習室的文具中,傳世鎮紙很少,收藏起來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