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老母》通過對母親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不舍之情以及壹種無奈的痛苦。作者集愧疚,自責,痛恨於壹身,發出了“此時有子不如無”的感慨。
原文:
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淒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1771),黃景仁外出為官府辦事,在壹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他告辭妻女和拜別老母,寫下了這首詩來表達其悲傷的心情。
這首詩通過眼見別時的實況與懸想今後的虛景相結合,用直白如話的語言對詩人遠行他鄉和離別母親時見到的場景進行描寫,抒發了詩人對母親至真至誠的情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