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尖底瓶,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典型水器,BC5000-BC4000,陜西臨潼姜寨遺址出土,高41厘米,口徑5.8厘米,泥質紅陶,杯形小口,細頸,深腹,尖底,腹偏下部置環形器耳壹對,腹中上部拍印斜向繩紋。用作汲水,因為其底尖,容易入水,入水後又由於浮力和重心關系自動橫起灌水,同時,由於口小,搬運時水又不容易溢出,正是由於這些優點,小口尖底瓶成為仰韶文化最為典型的器類之壹。現存於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於1955年出土於陜西省西安市半坡。新石器時代前期,多作為兒童甕棺的棺蓋來使用,是壹種特制的葬具。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舞蹈紋彩陶盆是在1973年出土於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系馬家窯文化(新石器時代)的珍寶。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人形陶罐:可能是貯水的容器,也可能是藝術品
小口尖底瓶:汲水器
人面魚紋采陶盆;兒童甕棺的棺蓋
舞蹈紋彩陶盆:盛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