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的青銅剪刀。長14cm,厚0.6mm。剪刀的器身素色,剪柄鑄有繩紋(與其他西漢青銅器壹致),環頂有圓孔,可系掛剪刀。青銹斑駁,層次分明,這是2000多年前青銅古物的特征。這種剪刀是西漢勞動人民利用金屬彈性,發明“十字股扣環”形狀,使兩把刀片連接起來,切斷後能自動恢復的最好例子。直到今天,我們還在用兩千年前古人的這個發明來制作剪刀,比如紡織廠用的鐵剪刀(圖4)。很抱歉我的無知。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比西漢更早的真正的剪刀和文獻。所以這把西漢的青銅剪刀可以說是剪刀的鼻祖,是中國古代人智慧的有力佐證。著名文物鑒定家蔡國聲先生在《新民晚報》上撰文指出:“這把剪刀造型奇特,結構合理,在當時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今天提供真正的西漢剪刀(至少2000年)還是有價值的。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
到了唐朝,剪刀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材料也從青銅發展到銀、銅、鐵。雖然形狀還是“扭環”,但有錢人對剪刀的裝飾還是很講究的。比如筆者收藏的壹把唐代銀質剪刀(圖5),非常豪華精致,采用了鎏金鑿珍珠、鎏金鑿花鳥紋的手法。可見盛唐時期的人們不惜花錢買壹把剪刀,竭盡全力去雕琢和裝飾。所以剪刀不僅僅是日常工具,更是壹件供人們欣賞的藝術品。然後,剪刀的形狀發展成切割刀片的重疊末端,它們由壹個銷連接。每把剪刀都有壹個獨立的環形手柄,這樣兩個手指就可以套在壹起,用手指來剪。這是現代常用的剪刀(圖6)。
上一篇:怎麽做本子簡單又好看下一篇:龍的手機號尾數是永久吉祥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