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是最重要的青銅器之壹,最初用於烹飪和儲存肉類。三代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壹直是最常見最神秘的禮器。鼎最初是壹種古代炊具,相當於現在的鍋,用來燉魚和盛魚。有三足鼎和四足方鼎。
最早的鼎是陶土制成的陶鼎,後來又有了青銅制成的青銅鼎。傳說於霞曾集九牧之金,鑄九鼎於景山之下,以象征九州,並在上面刻上引人入勝的數字,以警醒人們,防止他們受到傷害。自從朱鈺九鼎的傳說產生以來,鼎已經從壹個普通的炊具發展成為壹個國家級的重量級器皿。
國滅,丁遷,夏朝滅,商朝盛,九鼎遷都北京。商朝滅亡後,周朝興和九鼎遷到周的都城濠井。從商朝到周朝,都以“丁琪媛”為都城或建立王朝。
三腳架的類型
1,鐵鍋鼎:春秋時期出土的最大鼎。太原南郊金勝村趙慶墓是迄今為止等級最高、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資料最完整的晉國高級貴族墓。積石積炭墓中,有壹個高近1 m,直徑1.04 m的鐵鍋鼎。
2.丁盛:祭祀時用來盛放熟肉的容器。曾侯乙* * * *墓出土九口銅鼎,銅鑼八口,以九鼎、巴東規格象征君主身份。1978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3.羞丁:是壹種盛滿調料的鼎,以動物、動物肉為主要材料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