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錢幣收藏 - 古籍中黃芪的簡介

古籍中黃芪的簡介

黃芪是中藥的名稱,在《神農本草經》中有記載。為豆科蒙古黃芪的幹燥根。蒙古黃芪。)蕭或黃芪(Fisch。)bge。

黃芪又名膜莢黃芪,是補氣的名藥,對人體有很強的作用。中醫認為黃芪性溫味甘,具有益氣升陽、固表止汗、排膿生肌、消腫利尿的作用。主治:體虛自汗,勞傷內傷,便溏泄瀉,氣虛水腫,癰腫潰爛。

現代研究表明,黃芪還能加強心臟的收縮,特別是對中毒或疲勞引起的心臟病。還能擴張血管,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況,降低血壓。黃芪還有保肝、治療腎炎的作用。

我國著名的黃芪有: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的膜莢黃芪(黃芪屬);黃芪(黃芪)產於東北、河北、陜西等地。這兩種黃芪入藥有根,產於內蒙古和西北的為上品。

黃芪是豆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夏天的花和豆莢。根很長,壹般挖4年以上。將地上的莖、葉、須根除去,晾幹後切成壹兩尺長,以備收集或切片藥用。秋季采收的黃芪含微量元素硒(Se)較多,品質較好。黃芪的莖葉營養豐富,是家畜的優良飼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記載了該中藥的藥典標準。

見百科詞條:黃芪【最後修改於2065 438+08/3/13 2:26:35 * * * 4648】。以下結果自動匹配,不排除無關內容。請自行區分。

  • 上一篇:古人尊老的故事應該不會太多。
  • 下一篇:吃了這麽多年飯,吃對了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