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國際慣例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獲得了世界貨幣的地位,建立了“金元體系”。美元和黃金掛鉤,世界各國的貨幣都和美元掛鉤。35美元相當於1盎司黃金。此時美國黃金儲備高達2萬噸,占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74.6%。尤其是冷戰爆發後,西歐國家為了自身的安全,紛紛將黃金儲備運往美國。此外,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世界各國的黃金交易都離不開美元。將黃金儲備放在美國有利於交易的便利,也可以降低黃金儲備的運輸成本。
第二,出於交易安全和成本的考慮。
美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儲備,超過8000噸。雖然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但它仍然是壹種國際貨幣,黃金交易仍然需要美元。更重要的是,全球大部分黃金交易仍在美國進行。例如,紐約黃金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交易所。
黃金儲備是指壹國貨幣當局為平衡國際收支、維持或影響匯率水平而持有的黃金資產。金本位制被放棄後,仍被各國央行用來準備貨幣發行。它在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和提高國際信譽方面發揮著特殊的作用。
作為國際儲備的主要形式之壹,它在流動性方面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要考慮其適度規模的問題。
《辭海》對“儲備”的定義是:“存之以用”。1965G-10創造性儲備資產研究小組的報告將儲備定義為壹國貨幣當局持有的,在國際收支出現赤字時,能夠直接或安全地與其他資產交換以支持其匯率水平的所有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