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除年少後除老。
中間光景不多時,
更有炎涼與煩惱。
朝裏官大做不盡,
世上錢多賺不了。
官大錢多憂轉深,
弄得自家頭白早。
不必中秋月兒圓,
不必清明花也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
直須滿把金樽倒。
請君細數眼前人,
壹年壹起埋青草。
草裏高低新舊墳,
清明大半無人掃。
邵康節:宋代文人,精通《周易》擅長讀易蔔卦,南懷瑾說他學問太深,且不外傳,是拼命的學才累死的,享年只有59歲。我讀另壹版本與他說的不同,說邵康節享年67歲。
我認為,這首詩講述的人生感悟超過它的文學價值。
在宋代,人均壽命可能連六十都不到,所以作者說人活七十古來少。更重的是既使活到了七十歲,意義也不大。因為妳還要前除年少後除老!
少兒時期,心智未開,體驗不到更多的人生意義,所以要減除掉;七十歲以後,已垂垂老矣,剩下的時日已經不多,所以也要減除掉。
“中間光景不多時,還有炎涼與煩惱。”剩下的二三十年,可以說是人生最好的時光了,可是人們都用在了爭名奪利上,“弄得自家頭白早”。
這首詩的意義在於:它用直白的語言告誡人們,不要爭名逐利,什麽都要最“好”的,“不必中秋月兒圓,不必清明花也好",要珍惜眼前的二三十年光蔭,好好地享受普通人的生活。也許,這才是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