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錢幣收藏 - 唐詩三百首》(三):為什麽把《登幽州臺歌》選

唐詩三百首》(三):為什麽把《登幽州臺歌》選

《唐詩三百首》(三):為什麽把《登幽州臺歌》選入七言古詩卷?

和生活中很多拉郎配的現象相仿,文學中也有“貌似不合理”的情況存在。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明明只有五言、六言,卻“偏偏”被歸類到七言詩的大家庭。其實,讀者唯有養成深入探究的學習習慣,讀詩時不被浮雲遮蔽眼,才能從“不合理”的表象中尋覓出合理的壹面。這,無疑也給我們的品詩過程增添不壹樣的味道。

陳子昂那首《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兩句五言,兩句六言,並沒有壹句七言,而蘅塘退士孫洙竟把它選入七言古詩之卷首,真令人難以索解。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以口語開頭,顯得沖口而出。在幽州臺這具體場合,“古人”兩字便包涵了燕昭王和樂毅的故事。那是得意者,而陳子昂自己則是失意者。歷史和現實碰撞,多少憧憬,多少悲愴!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後兩句仍是口語,顯得全篇壹氣呵成。在無盡時空裏,扔下孤零零的懷才不遇者,他的感受如何?是怨還是慕?是認命還是抗議?下壹步該怎麽辦?陳子昂的誌士情懷就寄托於其中,這種情懷顯然也是激越的。

須知,中國古代詩學積累了深厚的“以聲為用”的經驗。詩人明白,五言詩句是比較平和的,七言則比較激越。舉凡事態比較復雜的,感慨比較深沈的,心境比較豪宕的,特別憤世嫉俗的,有所歌頌或有所鞭撻的,詩人都選擇七言來寫。

由此推想,當時是面對壹大難題:這是壹首必須選入的詩。但如選入五言古體,它很不平和,因而很不恰當。選入六言?六言有先天缺陷,不成體。所以,只好勉強選入七言。根據麽?就是這詩的激越情緒和七言詩非常接近。

  • 上一篇:查理微博自拍,為什麽會引起眾多網友的嘲諷?
  • 下一篇:如何寫國防飛機手工作品簡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