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繼中國之後第壹個發展印刷技術的國家。8世紀,日本可以用雕版印刷術印刷佛經。
朝鮮的雕版印刷技術也是從中國傳入的,並開始在穆宗印刷儒家經典(998~1009)。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後,韓國人開始用泥活字印刷書籍,後來又用木活字印刷書籍。
13世紀,他們首先發明了用銅活字印刷書籍。
中國使用銅活字印刷術比朝鮮晚。
韓國人還創造了鉛活字和鐵活字。
在西方使用油印技術印刷文件的人是蓋斯特·坦納,壹個住在英國的匈牙利人。
大約1881年前,他以蠟紙纖維紙為模板,用鐵筆在上面刻上要印的信息,鐵筆刻過的纖維上出現了微孔。然後他把墨水刷在盤子上,用滾筒壓,使墨水穿過蠟板,附著在下面的紙上。
發明家愛迪生在20世紀初也研究過模版印刷。他把鐵筆和電機配在壹起,控制電機讓鐵筆在紙上刻字做成油印。
雖然這種方法在當時並沒有被廣泛重視並付諸實踐,但其原理卻啟發了後人。
1888年,蓋斯特·坦納用打字機代替了唱針。他把打字機上的色帶拆下來,讓字直接打在蠟紙上,字跡在蠟紙上留下痕跡。
蠟紙揭下來,鋪在紙上,上墨,壓印,成功了。
10多年後,奧地利人Clabau發明了輪轉油印機,大大提高了油印速度。
凹版印刷——凹版印刷產生於15世紀中葉。其原理是使印版的圖文低於空白部分,版面結構與中國古代拓片相似,但著墨部分正好與拓片相反。
由於這種印刷方法印出的成品表面的油墨略有凸起,易於辨別,不易仿制,所以多用於印制鈔票、郵票等有價證券。
凹版印刷板可分為雕刻凹版、蝕刻凹版和照相凹版。
雕刻銅凹版印刷是意大利人菲娜·秋來發明的。1477年,地圖就是用這種方法印刷的。
到19世紀初,歐洲開始用這種方法臨摹名畫,印制有價證券,逐漸將凹版印刷發展成為壹種獨特的印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