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臘祭、祭竈、春節、元宵節、社日、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有客家春節、客家年之稱。客家山歌節、客家還花炮等都是客家節日活動。
農歷十二月廿五開始為入年假。入年假後,農戶都暫停下田工作,有大鑼鼓樂隊的就可以開始打起來了,各個村莊裏都可能聽到此起彼落的鑼鼓聲。家家戶戶開始籌備柴片、食油及過年食品,采購豬肉、雞、鴨,炸豆腐、蒸年糕、做米馃等,
尤其是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壹次打掃衛生,清洗門窗、地板、家具等,叫做“掃塵”或者叫“打彈煤”(“彈煤”即火燒煙熏後的灰塵),男女老幼還要理發淋浴換上新的或清潔的衣裳,幹幹凈凈過新年。在此期間,左鄰右舍之間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
擴展資料:
1、客家人受儒家學說的熏陶,在輾轉南遷過程中戰生荒、求生存、圖發達而逐漸形成的文化心理意識的積澱,客家人在生活中十分重視彩頭,或稱兆頭。
2、客家人經營的商店、廠場名稱,普遍進用昌、隆、興、利、秦、和、豐、發、盛、茂等字,其寓意可想而知。
3、讀書求出路,是客家人世代相傳的風尚,許多小學名如啟幼、育民、培益、文德、宣明、培英、四育、中興,文鋒等,都包含預祝成才成器的心願、每年初開學那天,家長都要給讀書的孩子吃上芹菜、蔥子、蒜子、雞肉、雞蛋等,芹萊諧勤奮,蔥子諧聰明,蒜子諧會算,雞諧乖(健康),雞蛋(又稱雞春)諧春光。
百度百科-客家風俗 (即客家人傳統風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