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個不爭是“不與俗人爭利”。只是看重壹時利益的小人,難成大事。如果為了壹點蠅頭小利就和他們相爭,那麽也會變成唯利是圖的小人。
有些時候看似自己吃虧了,但是俗話說退壹步海闊天空,與其浪費唇舌和他們爭吵,不如讓自己“吃點虧”。有句話說吃虧是福,表面上雖然損失了壹些東西,但是有時候也會有別樣的收獲。
第二個不爭是“不與文士爭名”。真正的文士其實是不會在乎這些虛名的,他們的心境很大,在乎的是天下。所以,會在乎名利的文士,通常都是壹些虛偽的“假文士”。
和這些人相爭,就是浪費自己的唇舌,而且也得不到什麽好處,還有可能被他們倒打壹耙。不如把寶貴的時間省下來,做壹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第三個不爭是“不與無謂之人爭閑氣”。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有些人即便只是壹些小事,也要爭個妳死我活。比如在街上有些人只是輕輕撞了他壹下,非要人家各種道歉。
這種人與其跟他們生悶氣,不如直接道歉然後遠離他們。反正以後也不會再見面了,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和他們周旋,更不要和他們生悶氣,因為不值得。
如果氣壞了身體,反而受損的還是自己。有些人就是喜歡逞口舌之快,那就讓他們在口舌上占上風好了。
張之洞的“三不爭”其實就是教大家以退為進,這樣才能夠看到別樣的風景,人生才會更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