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文學方面,張衡著有《靈憲》、《渾易圖註》等。,而在數學方面,則有計算的理論,文學作品以二井賦、歸天賦為代表。隋書京畿之有張恒基(14),失傳已久。阿明人張騫編纂了《張合簡集》,收錄於《漢魏六朝誌》130集。
張衡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和地震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發明了渾儀和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儀學說的代表人物之壹。被後人譽為“木聖”(枝聖)。
擴展數據:
在科學發明方面,張衡為中國和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渾天儀從公元前1世紀中葉開始迅速發展。西漢的耿壽昌發明了最早的渾儀。公元125年前後,張衡在耿壽昌、福安、賈逵的基礎上,加上地平環、子午環,制成了完整的渾儀。
李約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張衡是演示渾天儀(中間有地的模型)的開創者,同時他成功地利用液壓動力在渾天儀上運行圓環(包括觀測)。他在某種程度上結合了演示和觀察。
從那以後,這兩種兵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在幾百年後也沒有太大的變化”據我們所知,關於渾夷的資料最早是張衡(約公元125年)所作。“他還成功地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靠水旋轉的渾天儀(又稱大象)。
據《宋·舒天·文誌》記載,東晉時期仍有渾儀存在。公元132年,張衡制作了地動儀測量地震,非常科學準確。歷史上說“驗之以物,約之如神”。此外,張衡還制作了三輪自轉車、導向車和自飛木雕。
百度百科-張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