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悲鴻的眾多作品中,《馬本圖》是最受歡迎的。
《奔馬》制作於1941年秋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這幅畫中,徐悲鴻用飽滿奔放的筆墨勾勒出頭、頸、胸、腿等轉折處,用幹筆掃出鬃毛尾,濃淡幹澀變化自然。馬腿的直線細而有力,像壹把鋼刀,穿透紙的背面,而腹部、臀部、鬃毛尾的弧線則非常有彈性和動感。整體來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很強,向前伸展的腿和馬頭有很強的沖擊力,似乎突破了畫面。
徐悲鴻簡介:
徐悲鴻原名徐,江蘇宜興縣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京興社社員。
1917年,徐悲鴻被聘為北大繪畫研究會導師,最高學府先後成就了繪畫大師徐悲鴻和北大書法史大師沈、李誌敏兩位。曾在法國學習西洋畫,回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曾任教於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北平藝專,並與李、等人共同創辦中意文化協會。
徐悲鴻被認為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他主張改進“國畫”。他立足於中國現代現實主義藝術,在現代中國畫頹廢的背景下,提出了《論中國畫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