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學五年級學生為例。我班有個別學生學習總是不上進,缺乏動機,似乎是老師逼壹步,他進壹步,稍壹放松,又我行我素。例如,我班的陳某平時做作業不認真,瞎塗亂寫,以圖了事。成績總是排倒數,而且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都壹樣。據了解,他是從壹年級以來壹直如此。對他而言,這似乎是習以為常的事情。我看著心裏著急。聯系了家長後,又經過多方了解,試圖改變輔導策略。現在是天天守在他身邊,看他做作業並從旁輔導。晚上由其父母接送,上晚自習,監督做功課。可是,效果平平。題目照樣做錯,課文也還是不會默寫。只是作業都完成了。仍有敷衍的成分。
聽過講座後,我陷入深思。難道是我想錯了?或許他真的認為自己已經很努力了,而我還覺得不夠?或許他真的認為自己已經很努力,而我還覺得不夠好?或許他習慣地認為自己是差生,而覺得應該是“破罐子破摔”?或許是我對他的鼓勵還不夠?……需要找到答案!需要解決的辦法!
我翻閱了各種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又咨詢了學校有經驗的老教師,希冀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我班陳某的情況並不屬罕見,但由於學生個性不同,背景環境不同,仍有很多顧慮。目前只能開展互幫互學的活動,座位的排列盡量給他創設壹個好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課後“小老師”的作用。分層次設計目標,給他制訂能夠完成的目標,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悅,盡力使他的成績有所提高,讓他認識到“我能行”。我絕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