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本無所謂真假,但是,靈壁石具有觀賞、收藏、流傳價值,可以作為商品流通,各個石種之間又有價值高低、數量多寡的區別,因此也出現此類石冒充彼類石以牟利的問題。為此,記者采訪了被稱為亞洲第壹奇石園的天津寶成奇石園的有關專家,試圖揭開其中的秘密。該奇石園收藏著數百塊珍貴的靈壁石,他們對此自然十分內行。 寶成奇石園的趙善學說,目前奇石流通領域中,造假石坑害收藏投資者的事不少。造假者常常對自然形成的石頭采用切割打磨拋光、鉆孔鑲嵌、燒烤塗油、假礦物晶體、假生物化石等手法進行造假。 由於靈壁石硬度較太湖石高,檢驗時可以用利刃輕輕削刮石之底座,若是刮出石屑,即為假靈壁。另外,太湖石雖有白脈,但遠不如靈壁石黑中映白的條紋清晰而眾多,這也是分辨壹法。 現在,人為加工靈壁奇石主要有兩種方法,壹是粘綴,壹是斧鑿、鋸底、鉆洞。 粘綴的目的往往是為了增加奇石的奇巧程度。粘綴主要用於像形石,所以觀察自然景觀石時就應註意石之起峰處,觀察像形石時還應註意突出部分(如手、足、翅、五官等),看其是否與主體渾然壹體,有否有膠粘痕跡。 斧鑿、切面、鋸底對於大多數奇石來說是不適宜的。古人用斧鑿鋼鋸作假較易分辨,因其痕跡較明顯,而現代人利用鹽酸來模糊作假痕跡,分辨就比較困難。 現在還有些人為了使奇石增值,使用更為巧妙的電鉆電銼法,加工者在鉆洞磨峰後往往還要細致地用細砂磨、鹽酸漬。不經意者往往難辨其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