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句式:
1、判斷句: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白話釋義: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啊。
2、省略句:長橋臥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白話釋義:原來是壹座長橋躺在水波上,沒有起雲,為什麽有龍?原來是天橋在空中行走,不是雨過天晴,為什麽出虹?
詞類活用:
1、六王畢,四海壹(畢,完結,指為秦國所滅;壹,數詞作動詞,統壹)
2、驪山北構而西折(北、西,名詞作狀語,向北、向西 驪山,從驪山 ,名作狀)
3、長橋臥波,未雲何龍?(雲,名詞作動詞,出現了雲;龍,名詞作動詞,出現了龍)
創作背景:
寫於唐敬宗寶歷元年(825),杜牧二十三歲。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而藩鎮跋扈,吐番、南詔、回鶻等紛紛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國,已處於崩潰的前夕。杜牧針對這種形勢,極力主張內平藩鎮,加強統壹,外禦侵略,鞏固國防。為了實現這些理想,他希望當時的統治者勵精圖治、富民強兵,而事實恰恰和他的願望相反。
唐穆宗李恒以沈溺聲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遊戲無度,狎昵群小”,“視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進見”。又“好治宮室,欲營別殿,制度甚廣”。並命令度支員外郎盧貞,“修東都宮闕及道中行宮”,以備遊幸(《通鑒》卷二四三)。
對於這壹切,杜牧是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明白地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見《阿房宮賦》的批判鋒芒,不僅指向秦始皇和陳後主、隋煬帝等亡國之君,而主要是指向當時的最高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