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恐龍滅絕: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恐龍突然消失,成為地球生命進化史上的壹個謎。這個謎至今無人解開。過去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被記錄在化石中。在中生代地層中發現了許多恐龍化石。其中可以看到大量的骨頭或各種形狀。但在隨後的新生代地層中,根本沒有發現非鳥類恐龍的化石,由此推斷非鳥類恐龍在中生代壹同滅絕。
2.無法克隆:科學家需要DNA來克隆恐龍,但DNA會在生物死亡後開始分解。這是酶(來自土壤微生物、體細胞和胃腸細胞)的結果。紫外線輻射也會分解DNA。此外,氧氣和水還可以改變DNA的化學性質,使雙螺旋鏈斷裂。它會將DNA分解成更小、更精細的片段,直到最後什麽也不剩。如果不能提取DNA,就不能克隆恐龍。
擴展數據:
恐龍(英文名:恐龍)是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出現的壹種爬行動物。它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巨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在湖岸平原(或沿海平原)的林地或開闊地帶。
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在研究幾塊類似蜥蜴的骨骼化石時,認為它們是壹些史前動物留下的,並將其命名為恐龍,意為“嚇人的蜥蜴”。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