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陸心源的“ 宋樓”、浙江丁氏的“八千卷樓”、山東楊氏父子的“海源閣”、江蘇瞿氏的“鐵琴銅劍樓”,人稱“清末四大藏書樓”,《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皇帝於乾隆三十七年(公元壹七七二年)下詔征集全國圖書,並於次年成立《四庫全書》編修館開始編纂的。參與領導和修纂的大臣以下官員三百六十多人,參加抄寫、裝訂的人員三四六六人。用了十年左右時間,於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到四十八年(公元壹七八二年到壹七八三年)完成了四部,分別收藏在專門修建的皇宮內的"文淵閣"、圓明園內的"文源閣"、熱河避暑山莊的"文澤閣"和盛京的"文溯閣"。這以後不久乾隆又下令抄了三部,分別收藏在江南鎮江的"文淙閣"、楊州的"文匯閣"和杭州的"文瀾閣"。這七部手抄的"欽定四庫全書"中,文匯、文淙所藏兩部太平天國時期毀於戰火;文源被英法聯軍連同圓明園壹起焚毀;文瀾原本散失近半,後經補抄寫完,現仍藏在杭州。其余基本完整的三部,文淵被國民黨政府先後運到上海、重慶,最後帶到了臺灣,文津現在藏在北京圖書館;文溯解放後壹直存在沈陽,壹九六六年運到了蘭州,由甘肅省圖書館保管。這三部由於編纂時間不同,負責編纂的官員取舍標準也不盡壹致,所以三部書的種數、冊數和卷數都略有不同。
上一篇:想給QQ好友發封信,該怎麽做?下一篇:我的中國夢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