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2年,甲骨文漢字的鼻祖——甲骨文,已發現甲骨約150000片,4500余字。這些甲骨文記載的內容極其豐富,涉及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和社會習俗,還包括天文、歷法、醫學等科學技術。
從甲骨文識別的約2500個字來看,已經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物、轉註、借詞”的方法,顯示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6年~公元前10年)以龜甲和獸骨為基礎的文獻。這是已知中文文獻的最早形式。刻在甲骨上的文字以前被稱為文琪、甲骨文、甲骨文、龜版、殷墟等。現在它們通常被稱為甲骨文。
由於迷信,商周帝王用龜甲(常見於龜甲)或獸骨(常見於牛肩胛骨)占蔔,然後雕刻占蔔的相關事項(如占蔔時間、占蔔者、占蔔內容、占蔔結果、驗證等。)在甲骨文上,並由皇家歷史學家作為檔案材料保存下來(見甲骨文檔案)。除了蔔辭以外,甲骨文的供品中也有壹些令人難忘的銘文。
甲骨文的供品涵蓋了天文、歷法、氣象、地理、國家、血統、家庭、人物、官員、征服、監獄、農業、畜牧業、狩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人性和災難。。。。。。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的極其珍貴的第壹手資料。在現存的發現中,還有廣西平果甘桑遺址出土的石刻、甲骨文、東巴文字和水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