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徐幫虎窯以塑飾為主,有“狀元五子”等吉祥文字,有馬、兔、牛、花鳥等動物。它生動、準確、有力。
清代是徐幫虎窯發展的鼎盛時期,創造性地創造了八仙壇、十八子壇和花鳥雕壇。它是壹個品種繁多、裝飾豐富、成就卓著的球形罐子。
民國時期,以八仙祭壇為例。八仙人物很概念化,壹般只有四個神仙。筆法散漫,線條最流暢。民國時期,徐幫虎窯由盛轉衰,藝術上缺乏創意,但進壹步規範了器物的程序,八仙壇中的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
建國後
20世紀50年代,他創作了大量的口號來配合政治運動。
60年代創作《西遊記坦克》、《龍壇》。
在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期間,他創作了馬主席像和語錄壇。
《八仙祭壇》的制作於20世紀80年代恢復。
90年代去世。
目前,徐幫虎窯的現狀是從歷史壹路走來,無數的災難和人民的疾苦被刻在陶器上。上面描繪的歷史細膩、生動、細膩、博大、成熟,充滿了濃厚的楚文化生活積澱和審美意境。
這個未被大眾發現的陶藝世界,是如此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