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後期,社會形勢急轉直下,宦官獨攬大權,割據藩鎮,黃巢爆發,最終導致唐朝的崩潰。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詩人憂國憂民,消極悲觀,關註的焦點從社會轉移到自己的感受上,詠嘆男女之情蔚然成風。
在藝術風格上,壹方面繼承了中唐精心雕琢的“人工之美”的詩風,另壹方面又強調了天真、雋永、平淡的詩風。
擴展數據
晚唐詩派
標榜學晚唐詩的現代詩派。領軍人物是樊增祥和易舜鼎。他們重點研究晚唐詩人李商隱、文、韓沃,從韓沃的“香體”入手,寫出色彩斑斕的詩歌,追求對仗巧妙,處理公務細致,用詞豐富多彩,保持詩風飄逸、工整、優美。樊增祥聲稱自己“縱欲過度”並且“專心學習詩歌”。
學詩之初,“詩數百首,多為小倉(元美)、甌北(趙壹)體,其余皆香。”。他還說“三十年前,我對文、李頗為沈迷,抓了,就是《集》、《香草筆記》(《全集續集》卷二十六)。易順丁的詩是“大部分接近文理”,“最好學晚唐”。
近體詩“只重切清新工整”,晚年“耽於舞亭歌廳”,其詩“為多行之作”(陳艷《詩史燚詩話》)。這壹派的主要詩人有三多、李希聲和曹。
三多,字六橋,且系鹿柴,可園。滿族。曾官為綏遠、奉天司令,杭州、庫倫警備大臣。作為詩歌的弟子,他從事的是官方事務,很像範。不同的是,詩歌是多邊的,傲慢的,滿蒙方言入詩就好。還有“柯原史超”。李喜生(1864 ~ 1905),同字。湖南湘鄉人。
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掌官刑司。詩多為七律,專論李商隱。有“雁影齋石村”。曹,字君摯。江蘇吳縣人。光緒二十年(1894)舉人,任內閣秘書。詩歌也專門研究李商隱,他的作品不亞於李希的贊美詩,包括《北草行》。
百度百科-晚唐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