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篆刻四大家是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
吳讓之是公認的中國篆刻晚清四大家中的第壹位,他和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稱晚清四大家,他們***同創造了自秦漢之後中國印章史上的第二個高峰。因此,當我們學習篆刻時,通常會在臨摹和學習秦漢印的基礎上,再臨摹名家印。而這裏所謂的名家印,通常指的就是這四家的作品。既然他們是我們學習篆刻的常規教材,認真了解就成了非常必要的事情。
吳讓之早期在揚州長期以刻竹謀生,是成功的刻竹藝人,他熟悉刀的刀尖、刀鋒、刀角、刀背各部分的具體運用,而且有大量成功的實踐,他對刀具的熟悉,使吳讓之在刻印時也能從容自如,信手落刀,刀鋒遊走於石面,就像毛筆運行於紙上,深得使刀如筆三味,靈活瀟灑,迅疾圓轉,或中切渾然,或刀角輕勒,或刀鋒披削,猶如神遊太虛,若無其事。
篆刻三法
篆法:篆法即對篆體書的認識,實為印章文字的書法。古璽用大篆、漢印用繆篆,也有用鳥蟲書。宋元以後多用小篆,還有壹種將篆書筆畫折疊均勻,填滿印面,稱為九疊篆。
章法:章法即針對不同形狀、大小的印面,結合不同的印文,組織整體的布局。印章文字的安排和布局,即所謂分朱布白。印章在很小的範圍,以不多的文字,表現其藝術魅力,因此要求文字富有變化,其布局要豐富多彩而有藝術性。
刀法:即鐫刻印章時用刀的技法,前人有用刀十三法之說,實際操作中,以切刀和沖刀兩法為主,切刀所刻作品線條效果凝練,沖刀所刻出的線條效果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