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對話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戲劇。它最早出現在辛亥革命前夕,當時被稱為“新劇”或“文明劇”。新劇在辛亥革命後逐漸衰落。五四運動後,歐洲戲劇傳入中國,中國現代戲劇興起,當時稱為“美劇”、“白劇”。
它通過人物的性格反映社會生活。戲劇中的對話是精煉的口語,必須是個性化的、自然的、精煉的、生動的、優美的、有表現力的、通俗易懂的、群眾能接受的。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館》,曹禺的《雷雨》和蘇叔陽的《單鑫浦》都是中國著名的戲劇。
戲劇是20世紀初從國外傳入中國的。65438年至0907年,從中國留學日本東京的曾小谷,改編自壹部美國小說《黑奴籲天錄》,這是中國早期戲劇的第壹個劇本。現代著名戲劇家有郭沫若、曹禺、洪深、田漢和老舍。
19年末20世紀初,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的變革推動了戲劇運動的發展,戲劇領域出現了壹場全國性的改革運動。同時,在日本新劇和歐洲戲劇的影響下,誕生了中國早期戲劇,當時稱之為新劇,也稱文明劇。新劇興起於辛亥革命前夕。之後,以中國早期戲劇創始人任天之為首的進化集團總結這壹新劇的經驗,探索創新,吸收外來營養加以發展,從而形成了完整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