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大家通常用銅錢,碎銀來買東西,再到了明國時期,市面上流通的錢幣變成了銀元。就和古代的金元寶壹樣, 民國時期也有另壹種金錢貨幣,那就是黃魚金條。如果黃魚放現在,按照克數至少是價值六位數了。
黃魚是當時金條的昵稱,因為整體是圓乎乎金燦燦的壹條,被大家戲稱為黃魚。最初,黃魚的規格只有壹種,那就是十兩壹根,屬於有錢人才會去買的東西。可是伴隨著黃金熱度的上升,不少並不富裕的家庭也是想買上壹條做為硬貨收藏,因此後來就發行了小黃魚。黃魚都是政府統壹制作,其純度近乎高百分之99,質量及其過硬。那按照過去半斤八兩的算法,換算成現在的單位,壹條大黃魚就有足足312.5g。用金價每克430元計算的話,壹條大黃魚將近十三萬元,小黃魚差不多也要壹萬多元。
這都只是實打實的按照克數計算,要知道,民國的黃魚距今已經有好幾十年的歷史了,並不能單單去用普通黃金的價值衡量。黃魚對很多收藏家來說,更像是見證歷史的藏品。而根據資料顯示,在2012年的時候,曾經有拍賣過壹組黃魚,其規格是五條五兩的黃魚,總計成交價為74.5萬元人民幣。如此算來,當時每兩黃魚價值3w左右,那就意味著十兩的大黃魚,基本近30萬元,小的也要3萬元。再加上這幾年的通貨膨脹,價格比起正常黃金簡直是高的離譜。
因此,黃魚金條因其特有的歷史價值,已經不能單單的作為黃金來論價了。但可以肯定是,它的價值至少高於正常黃金三倍或更多。可惜,當時大多數人買黃魚,還是作為硬通貨貯藏起來的,並不會用於日常開銷。不然,按照當年物價,用幾條小黃魚,買壹棟四合院,到現在也是好幾千萬的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