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錚十六年(1356)60歲,張士誠據蘇招安。他與卞、部將張士誠交好,後遷居江陰,在祝塘鎮任教。71歲或72歲遷居興化,遷居白菊場、石家橋。朱元璋多次拒絕征收;最後住在淮安,享年74歲。
擴展數據:
張士誠起兵反元時,施耐庵參與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後,史在他的庇護下參與策劃,並與其部將卞關系密切。後來的施耐庵、盧淵、劉良、陳濟等。大失所望,紛紛離開,因為張貪圖享樂和缺乏建議。
在送別陸和劉翔時,他作了壹首套曲《新水盡秋江別》,以表達自己慷慨的哀思。不久,張士誠駕崩,國破家亡。石遊遍天下,漫遊山東、河南等地。他與交好,曾受鄆城縣教,後隨老師住在江陰徐氏家族早期。
後來他又回到自己的老白小馬身邊,無法隱居,覺得時局在走下坡路。他以寫水滸為寄托,和徒弟羅貫中壹起寫了《三國演義》和《三穗平遙傳說》。他也擅長詩歌,但流傳甚少。除套曲《秋江送別》外,還有其他流傳下來的詩歌,如顧體詩、劉良詩等。
施耐庵躲在淮安躲避明朝征兵,病死,就地安葬,享年75歲。乃安去世幾十年後,孫文玉家人丁興旺。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茹《百川錄》載:“忠義水滸100卷。錢塘本。
羅貫中編輯。”嘉靖四十五年,郎英在《七修抄本》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之書。寫完《水滸傳》沒幾年,施耐庵就病死了。水滸傳代代相傳!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