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象是古代根據渾天說用來演示天體在天球上視運動及測量黃赤道坐標差的儀器。
渾象最初是在西漢時由大司農中丞耿壽昌創制的。
到東漢張衡創制水運渾象,對後世渾象的制造影響很大。
渾象是仿真天體運行的儀器,是天文學上很有用的發明。它把太陽、月球、二十八宿等天體以及赤道和黃道都繪制在壹個圓球面上,能使人不受時間限制,隨時了解當時的天象。
通過渾象的演示,白天可以看到當時在天空中看不到的星星和月亮,而且位置不差;陰天和夜晚也能看到太陽所在
的位置。用它能表演太陽、月球以及其他星象東升和西落的時刻、方位,還能形象地說明夏天白天長,冬天黑夜長的道理等。
據西漢時期文學家揚雄所著《法言.重黎》中說的“耿中丞象之”,可知漢宣帝時大司農中丞耿壽昌制造了壹個渾象,模擬渾天的運動情況。
渾象的球面繪有赤道,按照實際觀測的結果,把天空的星體標在球面對應的位置上。
後來張衡發明了第壹架由水力推動齒輪運轉的渾象,能自動演示星體的升起、落下,並配有漏壺作為定時器,叫“漏水轉渾天儀”,即水運渾象。只要將張衡的水運渾象放在屋子裏,就可以知道外面的天象,在白天也可以知道什麽星到了南中天。
水運渾象在當時確是壹項了不起的創造。這壹貢獻開創了後代制造自動旋轉儀器的先聲,導致了機械計時器即鐘表的發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