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疽主要表現為三陰不足,外邪過盛,疼痛會越來越嚴重。終於在乾隆三十壹年三月初八,年僅25歲的永琪病逝。
附骨瘡是附骨壞疽的誤寫。《醫宗金鑒》認為,這“是壹種可調治之證”,可見當時並非絕癥。
“骨壞疽生於大腿外側...體虛的人躺著受風,冷水浴後享受寒濕,或性欲過後蓋薄,寒邪乘虛入內,因而成了病。剛開始覺得忽冷忽熱,就像壹股風寒邪氣,然後筋骨酸痛,不熱不紅,連筋骨都疼得像個圓錐體,沒法彎腰伸懶腰。”
擴展數據
乾隆五十八年,英國大使馬戈爾尼謁見乾隆時,乾隆皇帝曾說:“當時我認為皇帝的五個兒子在諸子中是比較有價值的,漢文、滿文、蒙文、馬步、騎射、算法等東西都是學過的,所以對他們相當感興趣,就明確表示已經病死了。”
當著英國使臣的面,指出是永琪死後或二十多年才傳給永琪,足以說明乾隆對永琪的喜愛和懷念。
永琪葬於北京東北不老屯鎮楊各莊村二裏定安親王黃雍墓。因為葬的是乾隆長子黃雍和皇太子雍琦,所以人們也把這個陵園叫做“太子陵”。但由於1958密雲水庫的修建,“太子陵”建築群已被拆除,以前的墓地也被埋在水庫下面。
從乾隆冊封永琪及其死後安葬的規格來看,說明乾隆對永琪的重視。從永琪死後乾隆的對外談話也可以知道,乾隆當時也是有意傳到永琪的。
乾隆五十八年(1793),乾隆接見英國使節馬紮爾尼時,對他說:“當時我覺得皇帝的五個兒子在所有的進士中比較有價值,漢、滿、蒙、馬步、射、算法都學過,對他們還挺感興趣,就明確表示又病死了。”
百度百科-愛新覺羅永琪(清代高宗乾隆皇帝的第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