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這種繡旗鞋以木材為鞋底,歷史上稱為“高幫鞋”,或稱“花盆底鞋”、“馬蹄底鞋”。其木鞋跟壹般高約5-10 cm,有的可達14-16 cm,最高可達25 cm左右。旗鞋的木跟嵌在鞋底,中間三寸多高。整個木鞋跟用白色細布包裹,也有白絲或白粉,俗稱“粉底”。旗鞋的面料是繡有彩色圖案的緞子。鞋跟底通常有兩種形狀,壹種是頂部開口,底部收斂,呈倒梯形花盆形狀。另壹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外觀和落地痕跡像馬蹄鐵。“花盆底”、“馬蹄底”由此得名,也統稱為“高幫鞋”。除了鞋面上有蟬蝶之類的刺繡圖案或裝飾件外,木材無法跟地的部分,往往還會有刺繡或珠飾。有些鞋尖上還裝飾有用絲線織成的耳朵,有地面那麽長。這種鞋的高跟木質鞋底極其堅固,往往鞋面斷裂,而鞋底還完好無損,可以重復使用。高檔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性穿著。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扁木制成,稱為“平底鞋”。旗鞋的前端略微裁剪,方便行走。我現在都不穿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鞋子的高底逐漸降低。壹般來說,老年或職業女性穿稍短或平底鞋。
上一篇:淘寶鞋店的名字應該體現產品優勢嗎?下一篇:麗水屬於哪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