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魏晉南北時期的“借頭”風,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審美風尚趨於奢華,假發已經是壹個非常普遍的裝飾了。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只要買得起,都可以戴假發,但依舊區分等級。當時的假發被稱為“假頭”。明清時期假發最盛,假發的種類在明清時期就更加繁多了,尤其是清代,制作工藝遠超前朝,堪稱是假發的鼎盛時代。
漢代繼承了周代的假發制度,造型也更加豐富美觀,佩戴假發發髻也已經廣為流行。《後漢書》中描述:“色美而善為妖態,做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以為媚”。這句話描述了當時的流行妝容和審美準則,假發也作為被衡量的審美標準。在現代考古中,還曾出土過漢代用來支撐假發髻的鐵飾。
唐宋時期“膨脹”的假發發展到唐宋,變得越高越大,品種繁多,樣式新奇。唐代的女性還會在假發上插用金、銀、玉等材料做成的小梳子來裝飾假發。根據史料記載,新羅還曾多次給唐朝進貢頭發,進貢的頭發資源也很有限,只能給最受寵的妃嬪使用。同樣,唐朝時期的犯人也是假發材料獲取的來源之壹。到了宋代,繁華地區開始出現了專門生產銷售假發的店鋪,更加流行高聳的發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