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錢幣收藏 - 《富春山居圖》為什麽會分藏兩地?

《富春山居圖》為什麽會分藏兩地?

在中國繪畫史上,若論身世之離奇,莫過於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了。此畫-畫完之後便奇遇不斷,遭遇騙局,被火焚成兩截,被仿造,被分別收藏在兩地。《富春山居圖》為元代畫家黃公望名作,始畫於1347年,於1350年完成,被#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壹。該畫高33厘米,長636。

9厘米,紙本,水墨。描繪了富春士兩岸山光水色的初秋景色,展卷望去,峰戀起伏,雲樹蒼蒼,江水浩渺,漁舟村舍,小橋平坡,飛泉直下,林木疏秀,溪流淙淙,淺灘逶迤,山路蜿面。意境蕭疏幽淡、蒼茫簡遠。面對畫卷,猶如乘小舟沿江觀景,正所謂“景隨人遷,人隨景移”,景致多變,意趣無窮,取得了 “步步可觀”的藝術效果。

歷代收藏家都把《富春山居圖》視為稀世之珍,競相收藏,明成化年間,曾為大畫家沈周所有,至1596年又轉至董其昌手中。清代時傳到吳之矩之手,他酷愛此畫如命,生前建富春軒珍藏,晚年臨終時,出於迷信心理,竟囑咐他的兒子當著他的面,將其書畫焚化,以表示永遠隨他在壹起。

其侄吳子文乘其迷糊之際,以他冊調換,使這壹珍貴作品幸免於難。但可惜的是,畫已失去十之三四。剩下的兩段,前段縱31。8厘米,橫51。4厘米,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輾轉於諸收藏家之手,後為畫家吳湖帆所得。1956年,吳湖帆將其捐贈給浙江博物館,成為浙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後段《無用師卷》則被國民黨帶到了臺灣,壹直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內。

  • 上一篇:房子墻壁潮濕發黴怎麽處理?有巧妙的方法解決潮濕發黴的墻壁。
  • 下一篇:有什麽辦法可以解決皮衣的褶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