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家小葉紫檀沒有圖漆的,為得是能看道原色、清代皇宮所用多為明代采辦的存料。清中期以後,由於來源緊缺,皇室高價由私商手中收購小葉紫檀木,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小葉紫檀木的記載,這時期,逐漸形成壹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論哪壹級官吏,只要見到小葉紫檀木,決不放過,悉如數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構,清中期以後,各地私商囤積的木料也全部被收買凈盡,很快民間的存料也就都被收購光。清末,為裝飾圓明園、紫禁城大內裝飾,以及慈禧六十大壽和同治光緒皇帝大婚,這批木料所剩無幾,至袁世凱時,遂將僅存的小葉紫檀木全數用光。
自民國開始,在進出口商品分類統計表裏,已未見到小葉紫檀,以至於很多人認為小葉紫檀在中國已經絕跡。“文化大革命”中,有不少小葉紫檀家具被砸被毀,能夠保留至今的小葉紫檀良器尤為珍貴。
小葉紫檀這種原產地並不在中國的珍貴木材,在過去幾百年中讓無數傳統中國人傾慕不已,其制作和雕刻藝術也在中國被發揮到極致。清代曾有西班牙傳教士記述國人對小葉紫檀的喜愛:“在中國它們以白銀按重量交易。他們用小葉紫檀制作桌子,椅子和凳子,他們常用鹽水清洗,還知道如何使它們保持木頭血紅的顏色。如果有段時間沒有打理,顏色就會變深,不過還是很有光澤,它們可以被拋光到可以照出人臉的地步…引用